高质量专业群建设基础上高职人才培江南真人app免费下载养分析

  专业性、高效率、高质量     |      2025-04-09 15:29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核心主题。专业群建设有利于促进全面育人,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当前,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存在理念定位偏差、管理机制不完善、保障体系不健全的问题。文章提出基于高质量专业群建设的高职人才培养路径:创新理念,科学定位;重构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完善制度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总纲领。《方案》提出具体指标:到2022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建成覆盖大部分行业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2019年8月,习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强调,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

  产业需要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仅智能制造行业对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每年以30%~50%的速度增长,但目前我国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占比仅为5%,而日本占比40%,德国占比50%江南真人app免费下载。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职扩招100万,体现了国家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决心。当前,高职院校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数以亿计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高职院校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积极进行改革坚持科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强调面向人人。因此,研究高职专业群建设的内涵特征、存在问题与优化路径,具有一定的意义。

  诸多学者深入探究了专业群建设的内涵,其中颇具代表性的当数吴仁华教授的观点,即“适应产业链和创新链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将若干个服务于特定产业链各环节或层次人才需求的且具有内在关联性的专业,按照一定的结构或规则集合在一起,实现创新要素集聚与资源共享”。高质量专业群建设的意义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体现:

  第一,促进全面育人。百万扩招后,高职院校生源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这促使高职院校转变办学理念,改革现行教学组织形式,创新工作思路。与单个专业相比,专业群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通过专业群建设,面向多个职业岗位或者职业群,集聚相关专业有效对接产业链或岗位群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同时,让学生在更宽的职业领域、更多的专业方向、更丰富的课程模块中进行选择,满足学生多元化和多样化的需求。

  江南真人

  第二,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协调专业群内的资源共享与互补,促进群内专业的协同发展,有利于高职院校适应外部产业需求与集聚内部办学资源,优化现有资源配置。围绕专业群建设目标调整现有的资源,包括师资队伍、实验(训)基础设施等,促进学校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专业群建设的目标。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观念存在偏差,重理论、轻实践,忽视职业性和应用性,导致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毕业生素质不高。2017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强调,完善职业学校布局结构,提升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强化大国工匠后备人才培养。2018年,《国务院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提出,强化工匠精神和职业素质培育。自20世纪起,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系列报告中屡次提及“全人教育”。可见,基于高质量专业群建设的人才培养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还应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

  高质量专业群建设需要加强统筹管理,促进专业协同。当前,专业群的管理与运行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第一,专业群建设体制机制不健全。高职院校对专业群建设的内涵认识不清、了解不全、把握不准,专业布局与产业需求不匹配,专业群的顶层设计不科学,专业群定位不准确,未能形成专业群集群效应;对专业群的组织架构、人事安排、待遇薪酬等专业群的管理与运行方面考虑欠缺,如没有完善相关岗位职责和管理制度,专业群负责人权力责任不明。第二,院校治理结构过于封闭。专业群对产业的服务能力依旧薄弱,专业群与产业、行业企业之间协同程度不深,尚未实现多主体共建共享,难以统筹不同专业以及校外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各方办学资源。第三,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彰显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学术团队尚未形成,缺乏学科带头人;校企人员“互聘、互兼”双向交流的合作机制不完善,“双师型”教师数量少,教师科研水平不高,社会服务能力不足。

  专业群作为一个多专业协同发展的共同体,其高质量运行需要完善的保障体系,但这点却被大部分院校所忽略。第一,虽然各高职院校专业群均有建设方案,但缺少具体的可供操作的实施办法和细则,导致工作落实不到位。第二,尚未构建科学的专业群建设评价体系,对专业群建设缺乏有效监督,没有形成常态化监管机制,造成专业群建设不规范。

  2014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了从关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到关注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价值导向。职业教育应该培养“完整的人”,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方案》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职百万扩招目标,目的是以高职教育为契点,将劳动力存量置换为优质人力资源。这需要高职教育基于“类型教育”定位“办适合的教育”,体现“多元化”和“适需性”特征,建立健全一个职前与职后融通且基于终身学习的开放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终身学习的发展需求。

  2019年,澳大利亚发布的《学校职业教育国家战略》支持面向所有学生提供高质量职业教育,推动雇主、产业及学校之间的深度合作,培养学生具备职业生涯管理能力及职业转换技能,帮助学生形成通向职场的明确路径。《方案》提出,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对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提出了新要求。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需要具备完善的制度体系和灵活而高效的组织运行机制。高职院校要打破原有专业以课程(组)为基本单元调配师资资源的局面,将专业群作为人才培养和资源配置的基层组织,重构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

  作为人才培养基本单位的专业是一个具有特定目标、制度结构、资源配置的实体性传统组织,该组织一经固化,其资源配置的开放性、共享性与灵活性会大大降低,但是以专业群作为组织实体可以提升专业与产业间的资源融合度及群内各专业间的资源共享度。高质量专业群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学校层面应将治理重心下移,促使专业群面向市场办学,给予专业群在承接企业项目和利益分配等多方面的办学自主权。第二,建立由地方、行业、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的专业群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专业群建设工作进行跟踪指导、过程监督与绩效考核,全过程、全方位参与专业群建设。专业群建设领导小组下设教学指导委员会,组建专兼结合的师资团队,规范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保持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同步发展,实现专业群与产业链的有效对接。第三,建立专业群负责人制度,掌控专业群的发展方向,统筹建设专业群平台共享课程及实践共享课程。第四,专业群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是专业群建设的检验标准,各院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

  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指出,“加强与地方政府、产业园区、行业深度合作,建设兼具科技攻关、智库咨询、英才培养、创新创业功能,体现学校特色的产教融合平台,服务区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专业群集聚度和配套供给服务能力,与行业领先企业深度合作,建设兼具产品研发、工艺开发、技术推广、大师培育功能的技术技能平台,服务重点行业和支柱产业发展”。高质量专业群建设需要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高职院校应围绕区域发展规划、产业结构特点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现状,积极争取政行企社多元主体参与专业群建设工作,通过建立一个柔性的、可重组的组织管理模式,明晰各方权责,健全激励机制,做好多元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及权利分配。高职院校要发挥专业群的聚集效应,以专业群建设带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深化产教融合,政行企社以知识产品的共同生产为目标,努力实现需求、组织、资源和文化等方面的全面融合。例如,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群建设以产教融合为主线,专业做到“(专业)群”化,专业群做到“(产业)院”化,精准对接京津冀的高端产业或产业高端,实现了专业群与京津冀相关产业的匹配度达到70%以上,有效激发了多元办学主体参与职教办学的内生动力。

  完善制度体系,加强制度建设,形成专业群建设、运行与管理的长效机制。例如,高职院校出台《专业群建设与管理办法》《专业群建设负责人工作职责》等文件,规范专业群建设;出台《“双师型”教师认定与培养办法》《教师到行业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

  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教育应坚持类型教育办学方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多元化需求。高职扩招对象除了高中毕业生之外,还增加了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针对生源层次的不同、生源结构的多样性,高职院校应创新办学形式、培养模式、课程内容和评价方法等,实施分类培养、分层教学。高职院校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自身实际,以优势专业为核心,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构建专业群。

  专业群面向的技术与服务领域相对宽广,能够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江南真人app免费下载。第一,分类型组建课程教学团队,分工协作开发教学资源,将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纳入教学标准与教学内容,形成专业群教学资源库,群内专业高度共享课程资源。第二,面向岗位群构建柔性、可拓展的专业群课程体系。专业群课程体系设置遵循“底层可共享、中层可融合、高层可互选”的原则,按照“平台+模块+方向”的思路,依据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灵活调整课程,做到基础通用能力、针对性岗位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的全面培养。第三,以岗位需求为基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并通过积极试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第四,实施1+X证书制度,使学生在主修专业之外,自主选择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与考核,提升就业竞争力。

  [2]叶怀凡.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集群建设的价值意蕴与实践逻辑[J].教育与职业,2019(9):103-107.

  [4]陈鹏.全人教育视角下真善美何以铸就匠人之“技”:促动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8(17):11-17.

  [5]吴丽萍.职教集团多元主体办学路径探析——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视角[J].辽宁高职学报,2017(11):7-9.

  [8]姜大源.刍议如何做好职业教育这篇大文章[J].教育与职业,2015(32):5-8.

  [9]胡昌送,张俊平.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本质、模式与路径——基于知识生产方式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9(4):92-97.

  [10]吴翠娟,李冬.高职教育专业群的内涵分析和建设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8):14-16.

  阚丽.基于高质量专业群建设的高职人才培养[J].教育与职业,2020(24):52-55.

  基金:2019年度大连市社科院重大调研课题“推进职业教育服务大连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研究”(课题编号:2019dlsky091);2018年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创新基金项目“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中技术技能人才匹配策略与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DZCXJJ03)的研究成果.

  学术期刊咨询、科普杂志阅读、专利申请方案、课题研究设计、专著挂名咨询、论文下载、文献查询、原创文章检测、SCI实验设计方案等多项服务。